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暨「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 民歌五十重磅登場!

1975年楊弦以余光中詩作譜曲,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自此掀起「校園民歌」風潮。2025年適逢民歌興起50週年,臺北市立國樂團攜手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重回民歌發源地臺北市中山堂,從劇場到廣場,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及「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等系列活動即將盛大登場。
《微風往事》音樂劇 共同串起世代情感
《微風往事》音樂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與愛樂劇工廠合作,該劇源於2010年愛樂劇工廠劇作《十年》,2014年再度重製並將劇名改為《微風往事》。以1976至1986年間的臺灣社會為背景,靈感來自日劇《愛情白皮書》,講述3男2女從大學畢業前夕至踏入社會的成長旅程。劇中穿插超過20首膾炙人口民歌,包括《木棉道》、《鹿港小鎮》、《橄欖樹》與《微風往事》等,透過一段星空下的青春約定,喚起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也為新世代鋪陳出一段段關於夢想與信仰的共鳴。
暌違10多年後,以國樂的全新詮釋,為劇作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集結實力派音樂劇演員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共同演出,劇中20餘首民歌重新編曲為國樂版本,期待透過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傾力演奏,展現這些經典作品的不同風貌。導演徐宏愷現為陳家聲工作室劇團團長,曾於2016年參與《微風往事》的演出,此次轉換身份執導全劇,從演員視角出發,也將為作品注入更深層的情感與細膩詮釋。愛樂劇工廠表示,「這次的合作是一個創舉,讓我們看見國樂與音樂劇的無限可能,我們希望不只懷舊,更為民歌注入新的能量與現代感。」
《微風往事》於9月26-28日(五-日)一連三天假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登場,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感謝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愛樂劇工廠一同攜手再度打造這部經典的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結合民歌、戲劇與國樂,裡面許多琅琅上口的歌曲將帶領大家重回那個充滿青春又純粹的年代,深情致敬臺灣這段共同的文化記憶。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主任江孟芳表示,1975年在中山堂舉行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為外界公認的民歌首場正式演出,此後,還有很多民歌音樂會在中山堂登場,今年為民歌50週年,中山堂與臺北市立國樂團、愛樂劇工廠、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年前就開始籌畫,攜手推出以民歌為主題的音樂劇與音樂節,音樂劇在中正廳演出,音樂節顧及親民性,於戶外廣場舉行。9月26-28日,邀請市民朋友親臨中山堂,來一場充滿回憶、歡樂與感動的民歌饗宴。